发布时间:2025-10-15 18:04:31    次浏览
从西四牌楼到西四西四是西四牌楼的简称建于明永乐年间与东四牌楼隔皇城相对 1899年由南向北拍摄的西四南牌楼——“大市街”坊满清的时候西四一带是 正红旗地界老舍写的《正红旗下》就有描写西四的内容 西四连接着老北京最繁华的路段向南可到西单,向北可到新街口 民国时期的西四牌楼,那时已经有有轨电车向东直达皇城根,向西可到广济寺、帝王庙、白塔寺、普寿寺出阜成门后可到月坛、白云观钓鱼台、门头沟、妙峰山一带可谓四通八达,汇通四海 1939年的西四南牌楼——“大市街”坊当年的西四牌楼,一时繁华五行八作,大小买卖应有尽有 早年间还有马市、牛市、羊市肉市、菜市、骆驼市、缸瓦市羊皮市、人市等等诸多市集清代右翼税署衙门就在马市大街 马市牌坊这里还是明代的刑场,也叫西市杨继盛、于谦、袁崇焕都是在这儿遇难的于谦是明代的那位兵部尚书可不是现在说相声的于谦老师 而袁崇焕死后的尸体被属下偷偷送到了 法源寺保存 当年,老舍笔下的 《茶馆》在这里是最真切的生活场景 连阔如、王杰魁、赵英颇、品正三这些书坛名家总在 欣蚨来茶馆说书《东汉》、《包公案》、《聊斋》、《隋唐》这些传奇在茶馆的茶香中荡气回肠 1954年12月底到1955年1月中西四牌楼和东四牌楼同时被拆除西四牌楼只留下一个简称:西四 不过,它还保留了 两座转角楼这两座楼建于 慈禧六十大寿那年当时慈禧去颐和园必须经过这里军机大臣世铎在东北角和西北角各建了一座二层转角楼屯兵用以保证慈禧安全 这两座百年转角楼几经风雨东北角楼现为工商银行西北角楼在解放后即为新华书店 西四的胡同故事多当年的西四四通八达周边茂密的胡同里自然也孕育出无数名人轶事辟才胡同旧时又叫劈柴胡同胡同的深处是齐白石故居 而更早的1835年统治大清近半个世纪的 慈禧太后就出生在这里,直到入宫 丰盛胡同紧临辟才胡同据说当年 杨度的家就在这里杨度是清末举人,鼓吹君主立宪是民国政府通缉的首名“帝制犯” 但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1929年他秘密加入 中国共产党只与 周恩来、潘汉年保持单线联系 为新中国的成立默默奋斗 路的东面有 “砂锅居”这家乾隆年间创立的饭馆其“砂锅白肉”名满天下 路的西面则是 缸瓦市基督教堂英国教会建于十九世纪中叶 老舍于1922年在这里学英语1933年,他以这里为背景写下小说《离婚》 1998年克林顿曾来此做礼拜2005年布什也曾在这里做礼拜 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砖塔胡同胡同名来源于“元万松老人塔”它始建于元代是高僧 万松老人的葬骨塔 这里在元、明、清三朝是戏曲活动的中心元代著名剧作家 关汉卿就住在这里并写下《窦娥冤》 1923年, 鲁迅与兄弟周作人反目后从八道湾搬到61号(今84号)在这里,他校勘了《嵇康集》编定《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写下《祝福》、《在酒楼上》等名篇九个月后,他搬离了这里 这条胡同还住过一位文坛大家那就是一生写下三千多万字的鸳鸯蝴蝶派作家 张恨水他在这里写下了《金粉世家》也写下《天上人间》、《剑胆琴心》 张恨水及《金粉世家》剧照从西四北头条到北八条与东四有十四条胡同一样西四也有八条胡同相列位于西四路口西北角至今已有七百多年的历史西四北头条明代旧称驴肉胡同北京城的驴肉集市就在这里和珅出生地 清代乾隆时和珅出生在这里 王刚老师饰演的和珅可谓一代经典后来,在他慢慢成为权臣后就在什刹海西岸建造了新府邸即现在的恭王府 广济寺始建于宋朝末年1953年成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址 大雄宝殿有一尊乾隆时的青铜宝鼎殿后壁悬挂着一幅 《胜果妙因图》是乾隆九年画师傅雯用手指所画 寺内藏有10多万册佛教经典珍贵的有12种版本的 《大藏经》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年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以及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 西四北二条明代旧称西帅府胡同大帅府永乐年间曾有东西二元帅府明武宗南征,太师镇国公在此设西元帅府 (参考图片)清朝雍正、乾隆初期大清重臣 鄂尔泰也曾在此居住雍正时他成为内阁首辅保和殿大学士及军机大臣 北京市第41中学位于西四北二条58号1920年,华北大旱陈垣与朋友一起创办了孤儿院同年9月又创办“平民中学” 陈垣与启功后与萃文、萃真教会学校合并1949年改为北京市第41中学作家 王蒙、冯牧等都毕业于此西四北三条明代旧称箔子胡同“箔子”是用苇秆编成的帘子是当时流行的建筑材料胡同因卖箔子的商铺而得名到民国时,则称报子胡同程砚秋故居1937年,日军占领北平当时已是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拒绝了日本人的招揽“停演”去西山青龙桥务农 日军进入北平前门大街而西四北三条的39号院就成为他身陷北平后的居所 从1938年直到逝世他一直在这里居住 艺文幼稚园1929年,教育家 张雪门在11号院创建艺文幼稚园 上世纪70年代这里还曾是西城区教委所在地 隆长寺全名为护国圣祚隆长寺明代时为皇家印刷厂可惜现在已成大杂院据说院内还有 乾隆写的诗 寺内曾有一尊高5米铜铸佛像不过现在已被移往 法源寺 西四北四条明代旧称熟皮胡同相传制皮作坊在此而得名也因臭气大而被人称臭皮胡同民国后以谐音称为“受璧胡同”西四北四条小学这是北京最古老的小学之一清朝时为“正红旗官学”它的前身是 前清义塾 光绪九年改为“正红旗官学”建国后,这里是北京首个“红领巾班”毛主席和市长 彭真为此而题词西四北五条旧称石老娘胡同相传石姓接生婆居此而得名傅增湘旧居1918年,北洋政府王士珍当政时任教育总长的 傅增湘买下了西四北五条7号院傅增湘将其命名为“ 藏园” 傅增湘傅是民国时期的大藏书家家中收藏善本书6.6万余卷张宗昌旧宅西四北五条5—13号是民国军阀 张宗昌的宅第其中就包括傅增湘的藏园 当时人们把玩牌九叫“吃狗肉”张宗昌特别爱赌人们就称他为“狗肉将军” 张宗昌与张学良他是中国近代军阀中名声最差、文化程度最低的一位他自认与孔子同乡,得斯文点便花重金拜 清末状元王寿彭为师 王寿彭,山东大学创始人之一写出一首诗《俺也写个大风歌》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西四北六条明代旧称王瑞老儿胡同民国后称南魏儿胡同、南魏胡同陈半丁故居著名画家抗战时买米库4号的一所洋楼园子占地五亩,故称“五亩之园” 1951年,他搬离“五亩之园”买进了南魏胡同7号(今西四北六条)和和平门内东新廉子胡同16号二处宅子陈半丁的两位夫人分开居住而“五亩之园”后来成为 邓小平住所 西四北七条明代旧称泰宁侯胡同当时 泰宁侯陈珪住在这里而得名 清代为避道光皇帝旻宁的“宁”改称泰安侯胡同,也称太安侯胡同 西四北八条明代旧称武安侯胡同因当时 武安侯郑亨住在这里民国后又被讹传为武王侯胡同施今墨中医药文化研究院施今墨是中国著名医学家但他1881年出生时叫施毓黔13岁便随舅父学习中医 他秉承父志,步入仕途曾随 黄兴加入同盟会做过湖南省教育厅长后又应 熊希龄邀请出任北京香山慈幼院副院长 因社会腐败,壮志难酬于1921年改名为“今墨”弃政从医 他曾为 孙中山、汪精卫之母治病1930年千里出诊为 杨虎城治病1935年,他与汪松春、肖龙友孔伯华四人同列 “中国四大名医” 施今墨与毛泽东西四牌楼寺庙多其实,西四牌楼的古迹除两座转角楼外还有很多南边有元代的 “元万松老人塔” 西边有始建于辽代的 白塔寺 始建于金代的 广济寺 始建于明嘉靖十年的 历代帝王庙 始建于清初的 清真普寿寺 西四,虽然是简单的两个字但却承载了老北京几百年的风云变幻徜徉其间,那一砖一瓦仿佛述说着那年的京华烟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