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九游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AG九游会j9官方网站|“清明抗日先烈忠魂祭”活动 在腾冲国殇墓园举行 雨祭 忠魂(组图)

发布时间:2025-10-15 17:06:54    次浏览

小学生冒雨参加祭奠活动 小学生冒雨参加祭奠活动 当忠魂祭主题歌响起时老兵黯然泪下 都市时报记者 张悦 当忠魂祭主题歌响起时老兵黯然泪下都市时报记者张悦都市时报记者古穆斓昨日上午,“2015清明抗日先烈忠魂祭”活动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举行。活动以“祭先烈,安忠魂,国善行”为主题,以此希望人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警示未来”。来自各地的企业家、老兵代表、抗战将士亲属代表、公益志愿者、部队官兵代表及当地学生等500多人参加了忠魂祭仪式。祭祀忠魂距腾冲县城西南方向1公里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坐落着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国殇墓园。一大早,腾冲就下起了雨,国殇墓园被雨雾所笼罩。园内的植被、经雨水冲刷的墓园,与会场内布置的菊花遥相呼应,绿色、黄色、白色相间,使得整个墓园更显圣洁庄严。上午10点,在10名军乐号手演奏的安魂曲中,礼兵迈着矫健的步子,缓缓走向先烈墓碑并进献花篮。在数百人的注目中,祭祀仪式开始。成都军区原副政委马子龙中将,成都军区原副司令吕登明中将,云南省军区原司令员黄光汉少将、云南省军区原政委陶昌廉少将和腾冲县委宣传部部长胡丽华,腾冲县副县长谷萍先后净手上香,并为烈士整理花篮。随后,活动现场对抗战老兵代表进行了慰问,并诵读《祭文》缅怀抗战烈士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腾冲县委宣传部部长胡丽华说,70多年前,为打通中国西南对外国际交通线,遏制日本侵略者的步伐,收复滇西失土,远征军将士、盟军官兵和广大民众及爱国华侨一起,同仇敌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滇西抗战。抗日战争是一笔宝贵的爱国主义精神财富。我们今天再次隆重举行祭奠活动,不仅是为了祭奠先烈、缅怀历史,也是为了告诫大家勿忘历史,警钟长鸣。主承办单位负责人刘志和称:'忠魂祭'既有祭祀之意,又不是一般的扫墓活动。既利于国殇墓园,又不仅是针对抗日某个时期某一场战争中牺牲的将士,主要追思和祭祀为抗日救亡图存牺牲的将士。”8位高龄老兵参加祭祀在整个祭祀人员中,8位老兵格外引人关注。他们端坐于会场正前方的座椅上,从他们身上仍旧可以看到当年征战的飒爽英姿。这8位老兵分别是卢彩文、张体留、何绍从、李华生、许本桢、杨在景、纳常昆、彭建军。老兵中年龄最大的杨在景已经有96岁,最小的张体留也有86岁。老兵卢彩文坐在会场左侧的第二位,他梗着脖子,抿着嘴唇,聚精会神地看着仪式的进行。卢彩文是黄埔军校第19期毕业生,远征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的少尉参谋。部队收复腾冲之后,他希望继续读书,总部批准他离开部队。他于1948年读了高中,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区政府做法制股长,后来又做了教师。 每年的清明节、反法西斯抗战胜利纪念日时,卢彩文都会接受邀请参与此类仪式。据他介绍,除此类大型祭奠活动,还会参加各类小型活动,以及接受每次采访,平均下来每个月至少两次。只要应邀,他都会真诚参加。卢彩文称:“我们几个身体都不太好,但是都希望多参加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活动,都代表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的一次回忆和缅怀,我每一次出席,都希望让更多的人注意到这段历史。现在情况已经越来越好了,国家越来越重视了。”每当提起滇西抗战这段历史,卢彩文也会娓娓道来:“1942年5月腾冲沦陷,日军进城。日军进城后种种行为真是灭绝人性,我就发誓一定要用行动驱逐日本鬼子。”当年8月,卢彩文得知国民革命军预备第二师在腾冲界头镇为滇西战事工作干部训练团招生,未满17周岁、还在念中学的他,立刻约着堂哥、堂弟报名参军,被录取入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情报班。出发去大理军校前,他还在母亲面前立誓:“我绝不当亡国奴,我一定要学好军事本领,解放腾冲。”少将赠字祭祀结束后,主办方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倡议发起“国善123”公益活动,活动包括建立抗战老兵志愿服务小组,为困难民兵英模建房等公益项目。据介绍,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成立于2010年,是全国唯一的文化国防基金会。基金会成立以来,进行文化国防理论宣传推广、实施关爱烈士家属,每年清明节,都会组织大规模“忠魂祭”烈士纪念活动。2010年以来,分别在云南麻栗坡、马关烈士陵园开展了五次祭扫活动。对此,云南省军区原政委陶昌廉少将、云南省军区原司令员黄光汉少将各赠与活动主要承办方云南三益文化国防基金会一幅字。陶昌廉说,很高兴有人可以提供这样的一个缅怀烈士的机会。“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富国强军,振兴中华”这十六个字,是当年毛泽东为戴安澜将军所写挽联中的语句。“希望可以借此语句,缅怀抗战英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名词解释国殇墓园国殇墓园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的腾冲县城西南1公里处的叠水河畔、来凤山北麓,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也最完整的抗战时期正面战场阵亡将士纪念陵园。1996年,国殇墓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7年,被云南省委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2年5月,日寇的铁蹄踏上了滇西的土地,腾冲就此沦陷。5月5日,中国军队及时炸毁了怒江上的惠通桥,才将沿滇缅公路进犯的日军阻击在了怒江西岸,从此两军在怒江东西两岸对峙长达两年之久。1944年5月,为策应中、英、印联军对缅北日军的反攻,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收复怒江以西的失地,据守怒江东岸的中国远征军发动了滇西反攻战役。1944年5月,远征军便以二十集团军6个师的兵力实施腾冲反攻战。腾冲城是滇西最坚固的城池,兼有来凤山作为屏障,两地互为依托。日军经过两年多的据守,在两地筑有坚固工事及堡垒群,准备了充足的粮弹。据统计,从1944年5月11日远征军20集团军强渡怒江至9月14日攻克腾冲城,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役达40余次,毙敌6000余名,国军第二十集团军共阵亡9168人,最终收复了腾冲。在战役结束后,时任国民政府委员兼云贵监察使的李根源倡议兴建陵园以祭悼国军阵亡将士。此后在印度华侨的援助下开始修建墓园,于1945年7月7日正式落成。李根源根据《楚辞》中的“国殇”一篇,为之起名为“国殇墓园”。